三藏法数云:‘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
  一、眼入 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 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三、鼻入 谓鼻根对香,即能嗅香,是名鼻入。
  四、舌入 谓舌根对味,即能尝味,是名舌入。
  五、身入 谓身根对触,即能觉触,是名身入。
  六、意入 谓意根对法,即能分别于法,是名意入。
  七、色入 谓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
  八、声入 谓一切可闻之声,而对于耳,是名声入。
  九、香入 谓一切可嗅之香,而对于鼻,是名香入。
  十、味入 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十一、触入 谓一切可觉之触,而对于身,是名触入。
 十二、法入 谓一切可分别之法,而对于意,是名法入。
  如大乘广五蕴论云:‘复有十二处,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一、眼等五处及色声香味处,如前已释。
  二、触处谓诸大种及一分触。
  三、意处即是识蕴。
  四、法处谓受想行蕴并无表色等,及诸无为。云何无为?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无为、及真如等。
  又云:‘问:处为何义?’答:‘诸识生长门是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