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外道六师。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之六种外道。外道,系以佛教立场而言,实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之自由思想家,而在一般民众社会中所流行之思想体系。凡六种,即:(一)珊阇耶毗罗胝子(巴 Sañjaya Belatthiputta),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之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巴 Ajita Kesakambala),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之先驱。(三)末伽梨拘舍梨(巴 Makkhali Gosāla),宿命论之自然论者。主张苦乐不由因缘,而惟为自然产生。系阿耆毗伽派之主导者。(四)富兰那迦叶(巴 Purāna Kassapa),无道德论者。否认善、恶之业报。(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巴 Pakudha Kaccāyana),无因论之感觉论者。认为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六)尼乾陀若提子(巴 Nigantha Nātaputta),耆那教之创始人。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者。以上(三)、(四)、(五)属阿耆毗伽派,与(六)均属于苦行主义派;又除(一)之外,余均站在唯物论之立场,主张聚积说。[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中阿含卷五十七箭毛经、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卷三十七、四分律卷五十一、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大智度论卷四十二、注维摩诘经卷三、百论疏卷上之中、摩诃止观卷十上、印度哲学研究第二] p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