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地去面对人生果报

佛法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你未来有无量的希望。你未来要何去何从,那就看你是依止什么样的思想。

你看孔夫子,他三岁丧父、十六岁丧母,他的青少年运是非常不幸的。没有父母的依靠,在古时候是非常悲哀的。等到他十五岁“而志于学”,用功了几年,对整个圣贤之道有了心得,想要做官的时候,你看他:十五岁到五十岁的时候,有三十五年的时间,他是不得志的,没有一个诸侯愿意重用他,他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一个。

我们从孔夫子的历史来看,其实他十五岁到五十岁的时候,他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对于他与生俱来的天命,他想要去抗拒它、想要有所改造。不能作官,我就一定要去“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是到了五十岁以后,你看他的思想变化了,开始知道一个人要“素位而行”。他认为实践理想,不一定要做官。他知道他的生命因缘,五十而知天命,他知道他的因缘应该从事教育,从教育当中去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生命的本质,我们不一定说它怎么样,你就一定要怎么样。我们不能忽略前生业力所带动的天命,重点是--在你的生命当中,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来经营你的生命!就是说你的过程是特别重要,佛法是不重视结果的,它重视的是你这个过程--就是你的因地。

这个地方是讲到因相,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水流,基本上是由业力所推动的,而产生业力的正是我们的思想。

所以简单的说,我们的生命是受着我们不同的思想,而产生不同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