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离苦得乐文章
【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为一切有情。除三灾五浊...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岂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课后,告诉他身边的弟...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管大家...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种,一种是被我们人类所畜养的...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来哪得心无苦。谈这个过量境...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很容易怠惰、腐化,这也是经...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了三年,准备要结婚的时候呢,...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都不能...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涵养,...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跟恶,业、果,这个就是果相,...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你也...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亏姐姐在家及时...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四大部...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得舒服了,享受了,那个受,你...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地过一...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寂静的...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白天...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狱的苦...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同时刮起,会将船只吹倒翻覆;...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近来却因为父母去世留下的财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和尚坠江后被人从采石矶捞上,...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暇满难得,快去净土。所谓...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就是...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烂烂,...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多修善...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众生欲除苦,奈何...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堂,罕思出离,惟逆境当前,庶...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是希望永远没有病苦。 身体的四大不调就会有病,因为有...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在凡...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所发出的弘誓大愿。...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慈悲心切,故与此世界因缘...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识四个...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及远近...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

地藏菩萨曾用十三劫来勤修苦行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畜生道之苦

饿鬼道之苦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呜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如狼守斋」的故事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发无上菩提心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病苦是对治我们贪欲的良药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