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戒律文章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个色身体质本质怎样?和别人比...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后是否...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犯食五辛轻垢...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水果...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老和尚...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

勿道群生性命微,万物皆灵莫杀生。自从学佛以后,我一直行持着吃素戒杀等善法,并常...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净化人心的方法,特别是和敬...

喝酒有种种过失,是故应当不饮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萨戒,无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并非罪恶,故...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戒就是有这个体,有受体,受体...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别。如《阿含...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业了,我也可以存好心、说...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的时候...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心印心...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仪义也。日长善法,月得清凉,...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萨戒最早是怎样传入...

戒之在色赋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念夫夫妇妇。正家道以无乖。...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文说得很清楚,看一段经文:...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大智度论》云:破戒...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十位常随比丘,与众多比丘、比...

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

根机利的,你用一些小法来跟他谈,那也不对机,这就叫萤光增结。这里谈到《维摩诘经...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就是戒、定、慧。教下对于...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叫芜耶楼,因此大家称呼这位妇...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迷,失智慧种;食众生肉,断大...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某大德...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一个结合。为什么念佛的人要把...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午,十二点之前要吃饭,尊重佛...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一一具陈,向下正与学人论根本...

念佛必须持戒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在...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那么精进,几次劝他受五戒,...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 宣说对方的过...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是知圣人之心。以...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学戒,...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非处,四非时。 ? 良因...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原文】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

各宗要略——律宗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戒体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善...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

犯戒可救,破见难救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出家要远离俗家,俗家事情乱如麻。但要想...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年出生于福建省福...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能否在阿弥陀佛前舍五戒?...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摄律仪戒,你要守法,守戒;摄善法戒,...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是上品...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什么因缘呢?是不是人多,业就...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