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教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此事是指生死解...
禅宗的法门呢?我略讲两句就好了。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看话头,起疑情,他老人家生死...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乘的四念处就是般若,怎么说没...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法门、无上法门、秘密法门!亦...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仍然无法调整自己习气、烦恼...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能够相信,修持这一法真是火中...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
问: 我们有哪些念头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后,为什么不能对三宝失去信心呢...
这个打警策是考验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过了,你们要警惕、要抓紧了。 这...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缘。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虽有几个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智者大师在《次第禅门》中说言...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天因法...
记得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那时环境卫生比较差,常有卫生所的医护车来给大家打卡介...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阶次来讲,它是最前面的忏悔业...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带出界外来食用吗?这样居士会...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经》卷一上讲,我今学世尊,...
比如说有些人,他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愚痴,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一边念...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 答曰:律门...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迎宾待客也不影响你修行。只...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门的施设。法门平等本无高下,...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这句就是:妙湛总...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事情做好。做不好,不管有无过...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对...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要往上走,确实很难;要往下则...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已...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圆满的价值。但...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众生结...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出家后...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省吃俭用供养出来的,所以在使...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除贪嗔痴三毒。汝等念佛,终...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之又净...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种想法...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
人与人相处,需要宽阔心怀去面对。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讲几句话,拿个什么东西,多做...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六道众佛,本...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你是一个人...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看见有的师父修行挺好,就是出...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觉,双腿子盘起来坐一夜...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随...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达,物...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佛陀给...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问佛说:生老病死到底是从哪里...
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或为健康,或为环保,或为保护动物,或为长养慈悲心,很多...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一个原...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他终于庄重地受了菩萨戒,...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经的时候,外人都说他学来...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离却攀缘心...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随喜二字。别人供养三宝、放...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公有异,银屏往报方丈及三寮职...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两方面介绍的:一般情况下,我...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讲的,重点是为什么嚼得菜根香...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有些人来禅堂里,叫我们道念...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念头,就是外调身、内调心...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关键...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 惠空法...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岂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比方说:吃饭、睡觉,但只要...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提升,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

师徒的相摄之法

天台宗的基本架构

五分法身香

禅宗看话头的用功方法

四念处观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门之精要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心地一明万法明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有哪些念头会失去三皈依体呢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钝根众生先培福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养成凡事尽心尽力、努力以赴的认真态度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求生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互相矛盾吗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严以律己不诿过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在惜福的心性中,让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绝对不要去嫉妒,那个是人家的福报善缘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素食之妙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如来禅与祖师禅

【推荐】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禅诗三百首

龙树菩萨:往生十二礼偈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