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界诠法师文章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快一点达到。 比如说居士们...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畏烦,...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团不养...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整...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能永保吉祥? 新婚之夜,枕...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戒就是有这个体,有受体,受体...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依佛,...
《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荣跟居士讲《地藏经》的时候...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
每天事务的杂乱有时令人心烦,常会想下一步怎么办?一切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阴的...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某大德...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学戒,...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大日如来所...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
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自心证得而...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持结...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皆可称宗。宗有教派、有创...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鬼的定义是什么呢?鬼类中的饿鬼比较多,鬼当中也有大鬼小鬼,有财鬼无财鬼,有的有...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年出生于福建省福...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在学院...
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并依《...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 怎么样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佛事行为,时间久了,到处的人...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绝有情生命。杀戒以杀人为...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为都...
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用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心念佛,并非念佛等死。弥陀名号有无...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就是祖...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家落发...
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信心没了,做什么都不成。最主...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对佛法会怎...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修行的三种方法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亲身经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加持之力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心烦时如何调伏心态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戒律衰落之原因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业感缘起——业果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何谓「三法印」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人天行果——五戒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各宗要略——律宗

各宗要略——真言宗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略说三十七道品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各宗要略——华严宗

各宗要略——唯识宗

印度佛学略史

各宗要略——净土宗

各宗要略——三论宗

各宗要略——禅宗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各宗要略:天台宗

僧尼破戒者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五戒之戒相释

戒律衰败之原因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这两种人难入道

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上根人」看电视,「下根人」进禅堂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