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静波法师文章

尽形寿皈依三宝

佛在《佛说大名经》中说: 受皈依者,先要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长跪合掌,...

如是因如是果,还要去问谁啊

佛法中关于宿命通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了多...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邪命。我愿意相信,肯定很多人...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当我们给人以好处,做有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回报的心理。 ...

如何念诵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 所谓...

病苦是对治我们贪欲的良药

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是希望永远没有病苦。 身体的四大不调就会有病,因为有...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拥有

我们这种身体存在的现象,是由什么来组成的呢?地、水、火、风四大组成。 每一个人...

佛教反对的五种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对五种邪命,哪五种? 第一种乍现奇特,第二种自赞功德,第三种...

自卑的人如何用佛法调整心态

问: 人生生来有残缺,乃至身材矮胖、长相丑陋,乃至聪明才智、学历资历、家世背景...

从来就没有障碍,只是我们想不开罢了

当我们被人误解而受到压抑的时候,不要总是希望通过申辩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当...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招感,才是苦的...

学佛人为什么要恭敬三宝

《诸经要集》引用《宝性论》说:三宝有六义,故须敬也。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三宝?希...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记得在北京的时候,五台山流传下一本书《现代因果实录》。据说,五台山有一位妙法大...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意思是:佛法虽然有无量无边的意思,但是一定要以清净心为...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摄律仪戒,你要守法,守戒;摄善法戒,...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当吗?容易。为什么容易啊?摄...

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保不失...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 《大乘...

皈依三宝,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别人的烦恼之上。损人利己是表...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稳定,如何化解呢?佛教徒...

内心有障碍有烦恼该怎么办

我们有了障碍、烦恼怎么办?应该要用佛法来战胜它。这个佛法是什么?就是改变我执和...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弘法的...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人生病了...

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的就此没有

我们布施给别人:别人正是需要的,我们来帮助他;我们所恭敬的对象,供养他,那当然...

心里有正念,就能够抵御外境的诱惑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只是考虑自己。曾经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人跑到集市上,看到人家...

天魔娆佛的故事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

不要把别人的因缘套在自己头上

最近几年,佛教界流传,不诵《弟子规》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奇怪!且不说,佛...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是为向前

很多时候,得不偿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人,或者是损公肥私的...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的内容了。六和敬的内容是: ...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

佛教徒不可欺骗蒙蔽共同财产

所谓欺罔共财,就是欺骗蒙蔽共同的财产。比如两人合伙做买卖,本来挣了十元钱,其中...

坚持坚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脱的结果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这样的一个原理,说来说去不是佛救我们,是我们自己救自己!正信...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不要因某事与个人预设的观念或理论相符,就予以相信。个人的看...

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都是有副作用的行为

佛法告诉我们的是:向佛陀学习,常随佛学。现实需要提醒自己:我们是在跟谁学佛呢?...

豪贵学道难,英雄到老皆归佛

所谓豪贵学道难:意思是,富贵的人,他不关注无常,不会为生活所困,会整天陶醉在娱...

心生瞋恨,我们就上当了

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辱骂了,被人家误解了,不瞋恨实在太难了。所以它是我们修...

见坏法者能呵责,当知是人真佛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的误区? 慧思大师在讲解《法...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从来硬弩弦先断: 纵观憨山大师的一生,经历坎坷,人生曲折,这是他的心路历程因缘...

禁不住诱惑,就会误入邪师外道

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是为什么会误入邪师外道呢?因...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所谓意三者:嫉、恚、痴: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就是:不两...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

常怀生死之心,方有解脱之机

我们很多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是要执着现实,所以徒增烦恼!如果我们有抵抗和...

放下对死亡的担忧

面对现实,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谁又不死呢?没有学好的佛教徒也怕死,所...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问: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静波法师答: 那要看什么样的居士,菩萨戒弟子不应该,作为三皈五戒,他在社会...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

见他人布施,要起欢喜心

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他人布施,要生起欢喜心。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的话,那就是与佛...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坦然,也不会再烦恼。因为这很...

七字诗句说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乐休的禅师,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 几见春来几见冬,又值岁庆转运中。...

因为有贪心,所以才会上当受骗

来到极乐寺,都是有缘人,佛说缘起甚深甚深!为什么说甚深?因为缘起无自性,没有实...

【推荐】《楞严经》是末法破邪显正的斩妖剑

关于《楞严经》,来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谛的法师,冒着生命危险从印度把它带到中...

观音菩萨能不能让彩票中奖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 出家人是不容易的...

东北的大仙跟佛教有关系吗

中国东北,高僧辈出。天台宗三老倓虚长老、定西长老、乐果长老,及住锡香港的觉光长...

依「三法印」来学佛

我们依谁学佛?依三法印来学佛。 若有佛教徒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但是不知道三...

学佛最重要是亲近善知识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八万四千类烦恼。要多闻多思,...

正因为不断地变化,才不断地充满了希望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惹祸只因闲口舌,世人为什么惹祸?喜欢说人闲话,舌头满天飞,说来说去,就有后遗症...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古德法华偈颂云: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别人错了,我为什么要生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气愤、会瞋恨、会讨厌、会嫉妒等种种的情绪。面对现实,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