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随机推荐

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

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满爹。杨满爹是外地人,讨饭到了...

莫以善小而不为

母亲最近身体不适,我便请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车上下来,由于从站台到医院的大门还...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香...

人类的奇怪之处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吉祥。那我们其他的且不说,...

肝炎病的食疗法

中国人有几亿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种类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七种...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宗要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

家里出事,你要给他回向

大乘经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学的经论,都要你好好地保护你这个心。 怎么样保护呢?等...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那肚子不是变成了动物的坟墓了...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恶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团内往往是龙蛇混杂,圣凡交差,所以...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盖因不得直捷下...

礼佛拜佛的殊胜功德

礼佛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愿令一切佛弟子从中得到利益,身体力行,早断烦恼,速成佛道。 《增一阿含经》云:...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哭的一塌糊涂,旁边的师兄...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力改...

【推荐】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缘甚深,多有书信往来。(参见文...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净瓶与杨枝代表了观世音菩萨普救世间的伟大悲行。 世间如火宅...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问: 法师讲过,极乐世界一人去供养佛,可以同时到多处佛那里。这是怎样去的呢?请法...

大安法师: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

假如动物会说话...

1980年福建,有一头从屠刀下被解救的牛向着人们下跪感恩 1、动物有生命吗? 是的,动物有生命。不过一旦它被...

【大藏经】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 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起码这六根,不...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学中,证得...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古来诸师们,已多有说明。念佛人临终时能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极乐...

律航法师:三皈五戒的问答

三皈依的问答 问: 什么叫做三皈依? 答: 皈是归向,依是依靠,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问: ...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律法师答: 诸位,佛法不是什么法门的问题,法法是平等的,...

四十八大愿——(第20愿)系念必得往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

【大藏经】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 大兴善寺翻经院灌顶阿闍梨述 我今为末世薄福众生故。说是北极七星供养护摩次第仪则。于静室...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的...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翻经沙门慧沼撰  诸有三德圆  群生正调御  所证演真教  ...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本能的自性发挥作用。学习佛法,...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虫、小动物,我该怎么做呢?...

让女人气质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的办法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 佛告宝女...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种方式: (1)吃长素: 也叫长斋,即长期长素。 (2)吃...

【大藏经】弊魔试目连经

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娆乱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焚祇国妙华山恐惧聚鹿苑中。尔时,贤者...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呢?如果没有,能否给出令人信服...

【大藏经】佛说解节经

佛说解节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不可言无二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众九...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

家庭和睦之法

谦以待人,放下人我心 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较量...

【大藏经】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尔时尼乾子等。...

关于死后葬法及其意义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离睡经

佛说离睡经...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由于我们...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嗔心重。据佛经说,嗔心重的修罗,专喜与帝释斗争。所以斗争...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心更切,以其八苦交煎,所谓生苦...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 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菩...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溪寺印海定律师传戒,特派职师来湖北竹溪县请莲花寺的知客...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国家名为毗舍离国。此国中有五百名盲人,他们居住在一起,靠着...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的长子,其功德广如虚空、深如大海、高如须弥,即使十方诸佛在...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

牛奶不易于人体健康

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并不有益于人体健康。它们包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症、癌症...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障。现在学习佛法,比如我们出家...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许多管理...

【推荐】【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

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

【大藏经】说罪要行法

说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每于半月月尽忆所犯罪。准法而说。 或故妄语 或饮酒 或非时食等 或请香不净洗手...

学佛治抑郁,驱散阴霾,走向光明

一直想跟大家聊聊我学佛的经历及感受,虽然从我自身而言,一点也不想再去回顾之前所受...

心能转业卖斋立毙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

虚云老和尚《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思和他讲。古人是以心印心,...

弯腰,是为了昂起头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共汽车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他...

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

谈这个信心的功能作用,我们也常常会引用《华严经?贤首品》那段偈颂,在偈中也确实是...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止恶行善,它包括两个方面:好...

【大藏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一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去城不远菩...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喜,就来干扰你了,这时候应该怎...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

人真的需要动物性蛋白吗

说起蛋白质,第一个在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脑中浮现的会是牛肉和鸡蛋。很多...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是不必要,就别说。这是训练心的第一步因为如果你无法对自己的...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

念佛法门如何取验方为合法

问: 《净土或问》中云:既学专修,当求灵验,虽在目前便要见佛。但印光法师又云,未一心不乱前不求见佛。请问,念...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吗? 大安法师答: 可不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这确实是一个普...

【大藏经】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念头抓紧,就能对治杂念。...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

【大藏经】莲邦诗选

莲邦诗选序 经云。清泰国土。宝树珠网。德水珍禽。常出清畅和雅之音。周遍世界。皆演妙法。乃是我无量寿如来。欲令...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在不在?...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同样没料到的是,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 三、两...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出现过很...

【推荐】【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复重来生与老。 (法句经) ...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新的生活观念。 一、敦伦尽份 一个信愿念佛的三宝第子,怎样...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言不断。该如何化解,改变人心? 人事升迁可由三方面来谈。首...

懂了这一点,便不会去害人

种子是【能生(因)】,现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现行的时候,现行就是七转识在作用...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多麻烦。佛教有所谓的妄语,不论是一般人喜欢听的虚伪奉承...

天台宗的判教为何受到历代修学者的重视

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迎的,就是天台宗的判教。为什么...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病即非是医师而是病师。宗教师只应人所求,应人所问已经是庸师...
重新加载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