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达照法师文章
别让心太固执 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
一、十八界与阿赖耶识 昨天给大家简单地提到过一下,唯识所讲的这个阿赖耶识的真心...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时候,皇宫里面的生活很多人...
腊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纪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一种叫做生存欲,就是你不小心连老命都搞没有掉,比如...
《楞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这个烦恼客尘在你家里多留几天...
这八种歧途,第一种是什么?第一种是信不至诚,多求人天福报。 一个修净土宗想此生...
很多人都知道,世间是无常的,一切相皆会变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此产生自己的看法...
经云: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
身心安住的人,总能够在大智慧的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方便法门,常人虽然难以把握,凡...
当你不再对他人进行任何要求时,你获得的是内心的自由,而当你为他人开始付出时,你...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
佛经云: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毂取...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处。 达照法师答: 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见你...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
对于我们这一期生命乃至未来的生命,唯一的意义就在于能否获得快乐,这一点我们一定...
不净观确实是去除对色身、尘劳贪着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脱道上的修行中占据了非...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贪欲若除断,痛苦自消亡。为...
我们怀着无比崇高的愿望去寻找真理,却不知道真理就在眼前,就在扬眉瞬目的刹那;我...
有一位居士跟我讲,他特别希望他这个地方的人生意兴隆,大家都健康、有钱。我说,你...
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
快乐不是独享,而是共享。有独享的快乐,叫寂静涅槃,禅定的快乐也是独享的,但大部...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
四大是从物质构成的元素来说的,而五蕴则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元素来探讨生命的...
懂得生命的意义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懂得快乐的意义快乐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什么是...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说:我有了身体,就...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内心是一个圆满的球,你的整个生命是一个圆...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的烦恼...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门? 答: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二...问: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 达照法师答: 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
五僧缘影之信仰的传承 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我就在这种错觉中长大。当我发...问: 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 达照法师答: 出离心有狭义和广义的。狭义的出离心就是我要了生死。这人在...
一、见贤思齐 我们学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拜...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一千多年来,禅净两家时而...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 第一个叫...
我们平常为什么不修行?为什么容易懈怠、容易堕落?就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因缘果...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讲的是命和心的关联。 第一...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有正行和助行。所谓正行就是净土三资粮,...
一 问:修行人当谋何事?曰:谋道。 问:道可谋乎?曰:谋其天然。 问:既天然又...
如果我们的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包括各种各样的病痛,我们一心称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谈弘法 关怀民生,要去观察社会需要什么 中华佛光文化网记者:您认为佛教缘何能流传千百年依然香火旺盛呢? 达...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实际就是建立一切法,所以极乐世界呈现种种庄严,不说极乐世界空,不说极乐世界没有。...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 二、 机缘成熟,一念相...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受三皈依的人,只有三条戒,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经书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的...平常我们都说要一心念佛,而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却告诉我们说要以求悟心、惭愧心、畏苦心、感恩心念佛,这是怎么回...念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自性清净心的全体大用实相妙理所彰显,非常殊胜不可思议...人生的问题总是很多,解决了那样的问题,总还有一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接着去解决,一直到了最后,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行者在始觉的修习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后,所要努力的,就是对于修慈悲行之机遇的把握了。在对待所有众生...在宝坛寺讲《楞严经》,课间休息,有人提问:念佛修净土的人如何才能真正走上修道的正路,念佛念到什么境地才能放...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呢?无所得的心,便是无所得的法,根本就不用求。这是佛法里...第一种人生是平面的, 平得就像一张纸。这样的人生很单薄,只生活在表面的一层。按照一般世俗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问: 尊敬的达照法师 自文殊院禅修营一别也将近四月了,当日在寮房得法师开示弟子终于找到了与自己相应的法门-...(一) 1 命运和生命可以由自己来安排,每个人的起心动念就是每个人自己生命和未来世界的导航,佛法则是每个人...所以心是改变我们生活、命运的关键所在。要学会关心,不要让这颗心像开了大门、放了闸的水一样,到处流浪,四处张...楞严经中讲的,菩萨之爱的结果是耳根圆通。在二十五圆通里,文殊菩萨特别把它拣择出来,认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修行关键的时候,得大受用的时候,往往是要强烈的外境来考验你。我们知道,天台智者大师,人称东土小释迦,他老人...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但是,我们的手脚、我们的习气还在生死当中,所以还有种种习...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吗?朋友,为何你说自己都没有进步?为何你说自己有点失去了信心?请你回忆近来的一段时间,回答...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有一个弹簧人,他的身体象弹簧一样。他家住在河的边上,但是,他每天要过河去,到...在场大部分都是女众,女众的心态、心量很难放大。人家都称大男子、小女人。但是在心性面前,绝然毫无差错,丝毫差...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东想西想就是妄想、很清楚。但是意根是什么呢?意根啊,诸位...经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会问他们用功修行的用心处在哪里?往往许多能说善道的法师也颇为深思,何况连教理都没有...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或者走着念,然后就是念不...

越固执的人越容易受伤

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三种功能

【推荐】开发内心快乐的源泉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推荐】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痛苦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存在

说话不着边际的吹牛者

何时才能回归久别的故乡

布施就能够获得幸福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行善要及时,精进也要及时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愚人食盐的启示

自己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不净如空,身心空寂,能所双亡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五种不净破除贪欲之心

就算痛苦,也要快乐去承担

改变现实人生的三步骤

【推荐】如何获得快乐与调好人际关系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推荐】懂得快乐的意义

身如宝塔,众宝庄严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训练放下自我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出离心跟菩提心生起的标准

见贤思齐,征服自我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改我们的缘,消我们的业障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数沙」修行法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