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一有点儿不好的事情,或者会说,我真是个业障鬼,每天都造业,诸如此类等等……的确,佛教讲三世因果报,所以说我们现生所受的果报,是多劫及现世的业力所感。

十二祖红螺寺的彻悟祖师说“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就是说我们每一期的生命结束时,累劫所造种种业和上一期所造的业,它是要结合在一起清算的,何去何从就看你是哪方面的业力强,清算完了就会定乾坤。就像你欠人家钱,欠的多的债主跟你追债的力量就大。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时时观察自己哪方面的业力,这个只有你最清楚,谁也欺骗不了谁。

除非我们学佛,明白因果轮回的真理,否则贪生怕死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在临终时非常痛苦,心绪多端,就是他会有很多念头和想法,既有不舍又很无奈。四大分离的时候如生龟脱壳,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在轮回的路上我们都体验过,现在全都忘记了。所以在这最关键的时候就看你的愿力在哪方面重,到底是求往生的愿力重还是贪恋娑婆的愿力重,所以说临命终时,就是善恶业力所现之境呀!想想那个时候,我们只能任由业力发挥,自己是丝毫做不得主。

有一个公案,我总拿它来举例子。戒禅师,北宋时期陕西人,法号师戒。从小出家,后来到了湖北黄梅五祖寺当住持,因人们称他“五祖戒禅师”。戒禅师是云门宗的弟子,他住持道场的时候,门庭高峻,声望赫然,传老解释说“龙象海会”。就是有很多人追随他。到了晚年他就告老退院了,云游到江西高安。临终时走的也特别自在,刚刚还在谈笑间,说走就走,人家是站化走的。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功夫啊。

元丰七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被贬谪高安,就是现在江西的宜春地区,与居住在洞山的僧人云庵禅师和圣寿寺的聪视禅师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有一天云庵禅师做了个梦,梦到要和苏辙、聪禅师一起去迎接戒禅师,戒禅师都离世五十年了,怎么会突然梦到他呢,心里正嘀咕着呢,聪禅师和苏辙前后脚也来了,云庵禅师就和他们两位讲起昨晚的这个梦,结果两人都拍手称绝,说他们也都做了同样的梦,三人都惊叹不已。

正巧就在当天,苏东坡来高安看望弟弟。三人就把这个神奇的梦境告诉苏东坡,苏东坡说小时候,大概七、八岁时就曾梦见自己是出身家人,总是在陕西那一带弘化。另外,苏东坡还讲了他的母亲怀他时,梦到位瞎了一只眼睛身材瘦弱的僧人出现在他家门前。

云庵禅师听了,连称奇哉奇哉,说五祖戒就是有一只失明了,并且他也是陕西人,晚年的时候才到的高安。他们算了算,那时候戒禅师离世整整五十年,而苏东坡那年是四十九岁。从所有的线索来分析,五祖戒是苏东坡的前世应该是实锤了。此后,苏东坡也以自己是戒禅师的转世自居,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八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到英州的时候,佛印禅师与云庵禅师都给他写信,苏东坡都没有回复,只拿起纸来写下:“戒和尚又凿脱了。”

东坡居士好穿僧衣,但一般他都会在外面加穿官服。这就属于前世的等流习气所致。有一年他到禅宗祖庭曹溪南华寺参拜,对南华寺住持重辩和尚说:“里面着衲衣,外面着公服,大似厄良为贱。”意思是说我里面穿着僧衣,外面穿着官服,这样会不会对佛太不恭敬了,言外之意是真不如出家算了。然而重辩和尚立刻对他说:“外护也少不得。”意为他以居士身份担当佛教的外护更有意义。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59岁的苏东坡再次遭贬,惠州安置。在南迁惠州途中,路经韶州曲江曹溪,专程到南华寺拜见了六祖慧能大师的真身。那天刚刚步入寺门,苏东坡就有一种回归家乡的激动,在他心里荡漾。等见到六祖的真身,更像是回到了娘亲膝下的浪子,百感交集,老泪纵横,写下了《拜六祖真身》这篇诗文,“本是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苏东坡称,自己与佛教,已不仅是思想的影响,而是宿世的因缘。

《拜六祖真身》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这时候苏东坡已59岁,白发萧疏,面对着六祖真身,他泪如雨下。大半生的际遇,文才冠天下,到头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苏东坡平常谈禅说妙飞扬洒脱, 而这首诗却又平又直。这是东坡拜谒祖庭时真实内心境界的一种表达,绝非一般口头禅可比。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苏东坡获赦携全家北归,又到南华禅寺拜谒六祖惠能真身像。他在为此撰写的《六祖塔功德疏》:“伏以窜流岭海,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以前世罪业,应堕恶道,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今兹北还,粗有生望。伏愿六祖普觉真空大鉴禅师,示大慈悲,出普光明。怜幼稚之何辜,除其疾恙;念余年之无几,赐以安闲。轼敢不自求本心,永离诸障;期成道果,以报佛恩。”

苏东坡认为由于自己前世的业因,使今世遭受种种磨难,而此次北归也许将给今后的生活带来新的转机,祈愿六祖保佑他家的幼小平安,自己安享晚年,表示自己将体悟本心,以报佛恩。词意恳切动人,发自于内心,读之令人感动。然而不幸,他就在此年七月于常州去世。

关于戒禅师转世成苏东坡的事儿,印祖在文钞里评论过,说如此大彻大悟之人至少没有证到预流果,为什么呢?因为到了预流的圣人,就能够任运宁愿死也不会犯邪淫戒。就算不出家,娶妻成家,虽然用命来威胁其行邪淫,宁肯舍命,都绝不依从。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的证量,当然了不了生死,肯定还是要轮回的。

印祖说,“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房亦常出入”。因为前世修行的因故,今世聪明过人。但是五毒的习气尚未消除,所以苏东坡今生,虽然很有学问很会吟诗作对,但是还很好色。在杭州做官的时候,风流倜傥,还会到那些烟花场所去,印祖就是从这个上面判断说,这个修行,没有断掉见思烦恼。

从意气风发一展宏图的少年到最后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苏轼这一生跌宕起伏,感受到了人生无常世间冷暖。这在轮回中的一个尴尬,也没有办法。印祖说“此犹其上焉者”,我们拿戒禅师转世做例子,苏东坡也算是唐宋八大家绝对的大文豪,比他不如的更多了,那就不知道有多么惨烈!再反观这个公案,追述到不能成就的原因,还是因为情欲贪执,修行理路不清。苏东坡即是这样,前世虽有修持,因情欲堕落,现世又放逸,最终功夫也未成就,空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