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释门”是讲佛门,佛门讲“菩萨行”,方式方法无量无边,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但是总归起来,不外乎“布施”,以布施为最重要,就是六度首先要修布施。所谓布施,只是一个“舍”字,“布施”就是舍,舍己为人。通达的人内舍眼、耳、鼻、舌、身、意,外舍色、声、香、味、触、法,内外无不放舍。

舍得干干净净,就是波罗蜜多。做不到这样,就先从财上布施。世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所以,对世人来说,钱财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欢喜地施舍钱财,内能破我们的悭贪毛病,外能救旁人的急难。不过,钱财不易看破,最初布施,难免会有一些勉强,但是布施做习惯了,心里泰然,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

这样最能消除私心,去除对钱财的执着与吝啬。所以,佛教人修行从哪里下手?从布施,先从财布施。这个效应是把我们一向悭贪吝啬的心减轻了。断,当然不容易的。减轻了,就是贪心、吝啬不像从前那么严重。对外又可以帮助别人,这是布施恩惠。

最初布施的时候很勉强,到后来就做成自然了。前十年都很勉强,十年之后慢慢就成了习惯。到后来,几乎连痕迹都没有了,心地越来越清净。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疑都布施掉了。

明朝华亭县有位顾正心,官至广西参议。他平时特别喜欢行善积累功德,有一次捐出十万四千七百两银子,买了四万八百亩义田,全部施给华亭、青浦两县。作为徭役费用,让老百姓免除负担徭役的困难。

有一次,代巡抚来到松江府,禁止除夕燃放爆竹,很多人违反了命令都被关进监狱,顾正心也被误捕入狱。

顾正心入狱以后,他看到很多饥寒的人,就派人给他们送衣食;有罪犯可以赦免,他就出钱代为赎出。最后,整座监狱快变空了。随后,他又出资修理监狱的房屋。他是如此舍己为人,从不希求回报。

后来,官府上报他的事迹,皇帝就任命他做光禄署臣,他被敬奉为乡贤。

在《感应篇例证》中有这样一则公案。倪闪是沙县人,性喜布施。每次外出,身上总要带些钱财,他遇到穷人,就会把钱放在他家中,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

倪闪考试多次落选,有人嘲笑他,说:“倪先生日日周济穷人,为何还多次落榜?是不是老天不长眼睛?”

倪闪并没有退失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布施,心里没有一点后悔。

有一年闹饥荒,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倪闪搭了个粥棚,亲自煮粥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

到了第二年,倪闪又去考试,很多乡里人梦到倪家的门外高竖一面锦旗,上书“ 粥阴功”四个大字。这一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至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