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

问曰:如维摩方丈,包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zī),乃称广大?

答曰:所言广大,非必以畦畹(qí wǎn)为喻。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包容,在狭而广,核论果报,岂若在广而广耶?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这里又施设了一个问来说。这个问是来自《维摩诘经》。当时,维摩诘居士示疾,释迦牟尼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带了很多菩萨,舍利弗、大目犍连这些声闻众去探疾。实际上这也是维摩诘居士示现一个度化众生的方便,来说身体的无常、苦空。通过这个有病的身体,要有得如来身的愿望,要想得如来身,就得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是这么一个示现。

当时维摩居士知道文殊菩萨带着很多的菩萨、声闻要来,就把房间撤空,就剩了一张床,他就坐在床上。这房间不大——方丈。方丈,一丈见方才多少?十几米。现在我们说方丈,一看很气派,实际上方丈是很小的。

舍利弗去了之后就生了念头:我们都来了,也没有坐的地方。他只是动个念头,没有座位。维摩居士马上就知道了:“你是来求法的,还是来求座的?”舍利弗赶紧说:“我是来求法的,不是来求座位的。”于是维摩居士就跟他讲了求法怎么求,要不著一切法才为求法。虽然教化一通之后,还是要善巧方便,在事相上摄受众生。

所以维摩居士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他方世界你去得很多,了解很多的刹土——广游啊。在你看来,哪个刹土的座位最好?”文殊师利菩萨说:“大概距离我们这个世界三十六恒河沙国的距离,有一个世界叫须弥相,那个刹土有一尊佛叫须弥灯王佛,他那里座位很好。那个座位高有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就四十里,他那座位很高了。维摩诘居士听到这个,就以神通力向须弥灯王佛借了三万二千个座位。

一个座位就八万四千由旬,这里就出现了不可思议了。就在这个方丈里面放了三万二千个师子座,师子座没有缩小,房间也没有放大,但是广狭相容,都能装得下。不仅是这个房间没有障碍,他所住的毗耶离城也没有障碍。当时文殊菩萨这些都是有神通变化的,就马上变身很大,变成四万二千由旬,都能够坐在这个座位上,在那端坐。舍利弗、大目犍这些声闻,就坐不上去,太高了。那怎么办?维摩诘居士教他一个方法——你们向须弥灯王佛顶礼、祈求。这一顶礼祈求,都坐上去了。

维摩丈室包容三万二千个师子座,绰绰有余。由此来说,何必在这里说极乐世界的净土没有边际,才能说他广大呢?“广大无边际”代表心性、法性的情况,它是超越对待法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讲广大,它就是比较法里面出来的。这里像“畦畹”。畦,是面积概念,是相当于五十亩面积;畹是相当于三十亩的面积。一般的比较,畹小——三十亩的畹是小的,五十亩的畦是大的。所以我们这里讲大和小是相待比较而言的。

现在谈极乐世界的广大,就不是一个大小对待来说的了。只是直接说空,空是现量,像虚空。这个虚空里面,没有什么大和小的对待而言,它超越了对待。但是它也能够包容对待,也不妨碍方丈这么小的空间能包容更多的东西,更大面积的物品。

进一步来说,《维摩诘经》是表达菩萨的不可思议,它是小不可思议。十来米的空间包容这么多三万二千师子座,这叫“在狭而广”,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能够含摄广大的物品。它也可以是广狭相容。

但是极乐世界,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来论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果报,就是“在广言广”。就不是在一个狭小空间包容广大,而是本身就是广大,然后包容广大。这些都是非常超越的理念,表明极乐世界的面积、国土广袤,无有边际,能够容纳所有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