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我们要把握佛法的纲宗要领,就得要从教、理、行、果四个层面去谈,也就是由真如理体流现十二分教,八万四千法门。那四众弟子依这个教法来修行。修行就是要对治烦恼。对治烦恼,断惑就能证真,就能得圣果。那这个果有小乘的果,四果阿罗汉;有大乘的果,是四十一个阶梯的修行阶位。所以一切行人离不开教理行果。在这个教理行果,小乘法、大乘法当中,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教法来修行呢?

这里印祖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拨云见月,就是忆佛念佛,真实的是得道果的捷径。那忆佛念佛,是出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众生心,忆佛念佛。忆,就是在我们的意念当中,回忆或者系念阿弥陀佛的光明、相好、威德、善巧、智慧,以及以阿弥陀佛愿力流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这都是忆的范围。念是“今心”,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就是你现前这一念心来念佛号。净土法门虽然有四种念佛,但以持名念佛为核心,那你念是自念自听,念兹在兹。有一句著名的话,《观经》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念,当下一念的里面具足十法界。

现在我们系念这句佛号,以佛号作为我们系缘之境,就能显发我们自性本具的佛法界,那能念的心当下就是佛。所以这个忆佛念佛,就从我们现前一念心里面去体认。这是成就佛道的捷径,是仰托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这个本质境,引发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性的影像境的。这就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内重己灵,外慕诸佛”,自他二力并用,感应道交,就能够得快速地成就佛果的这么一个捷径。在佛的一代时教的教行理当中,印光大师就在第一句给我们抉择好了一个法门,你就修念佛法门,是在所有方法当中,是成就佛道最快的捷径。

下面就得要论证为什么要选择念佛法门。在正法、像法的时候,随便修一种法门,那教理行果都具备。就是那时候众生根机很利,又能遇到佛在世,所以他随便修哪个法门。比如说,他就是修个数息法,他都能够断见思惑。能够持好戒,那比丘都能够断见思惑,成阿罗汉。就是优婆塞、优婆夷,持清净戒都能得三果的圣位。那时代不一样,那个时代的根机,善根就很深厚。所以讲,什么叫正法?正法就是有教法,有修行,有证果,这就叫正法。那什么叫像法?像法就是略逊一点,但还依稀仿佛有点接近。那像法当中有教法,有修行,没有证果。像法就很难证果。那什么叫末法?末法就是有教法,无修行,无证果。就是连真正修行的人都很少了,更何况去证圣果。

所以印祖就讲的“即今之世”,即今就是指现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佛的法运当中的末法的这种时代,这个时代就是靠自力修行证果是不可得的时代。所以再根据这个时代的众生的根机来说,如果舍弃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则果证全无,那绝对是不可能有证果这桩事情的。这是大实话。如果这个时候,这个时代,有人说我通过自己修行精进努力,我断见惑了,我得阿罗汉了,我甚至是分证即佛的菩萨了,那可以说他百分之百的都是打妄语,大妄语。

何以故?诸多的祖师大德就怕未来的末法众生未证谓证,没有证果他说自己证果了,这是末法众生不知天高地厚,他容易犯的一个大妄语。所以祖师就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智者大师,临终的时候告诉弟子们,我一生也就是观行即佛,观行位就是见思惑没有断,见思惑可以伏住,这是观行即佛,叫五品弟子位。蕅益大师所示现的是名字即佛,就是不仅见思惑没有断,连伏都伏不住。所以像智者大师、蕅益大师这样的大祖师,所示现的都是没有证果。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这个时代舍净土带业往生一法,想得果证,那是没有这回事的。

那为什么这么判断呢?这就是由于离开佛出世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那就按现在的佛历来说,佛灭度也是两千五百多年了,如果按中国的周昭王二十四年的那样的一个情形来说,那是超过三千年。所以距离佛出兴于世时间很遥远,人的根机越来越陋劣,这是减劫的时代,众生根机很陋劣。现在就是隋唐之际的这些祖师大德,我们一比,都是天壤之别。就是跟民国年间的这些祖师大德相比,我们都远远不及。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对这样的根机,如果不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带业往生的话,那绝对在这个三界六道出不去。这封信直接地就指向了一个佛教的修行人,首先要解脱三界的分段生死,不要再在这里轮回了。那这个三界分段生死,如果靠自力的层面来说,一定要断见思惑,就是得阿罗汉的那个果证,才能长揖三界,不受后有。但是这一点如果靠自力修行,可以说我们想断见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这种能力。所以印祖在这里非常决定地说,不靠佛的慈悲愿力的接引,我们绝对、决定难以从这个三界当中超拔出去。这些都是字字不含糊,字字斩钉截铁,千佛出世,不可改易,是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