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眷属,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欲教化无量众生,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出没前后相故,是故兴愿:愿我佛土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是故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问曰:上章云:身不动摇而遍至十方。不动而至,岂非是一时义耶?与此若为差别?

答曰:上但言不动而至,或容有前后。此言无前无后,是为差别,亦是成上不动义。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是故为成上不动义故,须观一时。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第二个功德庄严是同时遍至德。同时遍至德,这个偈颂就讲,“无垢庄严光”就是这些大菩萨的报身的光明,“一念及一时”就是他在光明当中显现的那个意生身是同时去的,同时态——就能够普照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的法会,在那法会上来利益诸多的众生。

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个庄严?就是见到有的佛的座下的眷属,虽然他也想发心供养他方世界无量诸佛,或者也想助佛弘化,教化无量的众生,但是他去的话,有一个不圆满的地方:就是只能去一个地方。

从那个地方回来,再到其他地方去,这叫“此没彼出”。这个地方离开了,到另外一个刹土出现了;或者先到南边的刹土,后到北边的刹土。就没有能力同时态分很多的身,同时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出入前后之相,说明他的功德还有不圆满的地方。

所以法藏菩萨发愿:愿我成佛的刹土,诸大菩萨能够在一念顷——就是这一念、这一时这样的短时间当中遍至。“一念时顷”就是同时态,能够有很多的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同时作种种无量无边的佛事。

有人就问:上一个功德是说报身不动摇,而化身遍到十方——这叫不动而至,这不动而至岂不是也是同时吗?那跟这个偈颂有什么差别呢?

昙鸾大师的回答是:上一个偈颂只是说他报身不动,而化身到他方世界去,这里或者也有前后的差异,哪个地方先去,哪个地方后去。这个偈颂是谈没有前后的时间的间距,是同时到达。这就跟第一个偈颂有所不同。

也正因为是同时到达,也就成就了上个偈颂的报身不动。如果不是同时到达,那他就有往来之相。如果有往来之相,就不能说他报身不动。所以,为了成就上个偈颂不动应化的含义,就应该要观同时态遍至他方世界的功德。

一般从证位来说,能够不动应化,属于初地菩萨的水平;能够同时遍至,属于八地菩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