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济群法师文章(第2页)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正是由于对家的执著,远离家乡的人总是有份难以摆脱的牵挂...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是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出家生活是简单的,生活环境简...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 ...

净宗法门:一个特别的法门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此处所说的方便,是从加强保障的意义而言。因为三...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是令人不得解脱的根源,惟有以...

训练心的定力

所谓定,简而言之,就是使一种心行形成稳定的力量。即使面对各种动荡的境界时,仍保...

三宝在你心中有多少分量

经过多年修学,我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皈依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以往大家都重视得不够...

我们有什么心念,就会产生什么力量

深信业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

佛法中所说的业力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

世间万象差别都取决于众生心念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也不是由物质或精神派生,更...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佛教两千多年...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全...

为对方处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执着

问: 如果对别人的事,觉得对方处理不善而为之惋惜,是否也是一种执着?  济群法师答: 你觉得惋惜,可能是出...

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问: 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对世俗的功名、地位、利欲要求变低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济群法师答: ...

发出离心 舍凡夫心

在《道次第》中,下士道的内容为念死、念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中士道的内容...

发菩提心难在哪里

问: 很多人觉得发菩提心很难,因而产生退缩情绪。您觉得发菩提心是不是很难?难在哪里? 济群法师答: 发起我...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我们现有的生命体是五蕴和合而成,也是无明制造的一个产品。所以,这个系统是有缺陷...

企业领导如何学佛

问: 现在有一些企业领导对佛教很感兴趣,但因为身份、地位等种种原因或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佛,或碍于...

若年轻时就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问: 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正见的指导下,服务社会,服务...

出家出什么

如何才能培养解脱能力?应当从出离心开始。 其实,出家就是出离心的重要实践方式。...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

随喜的重要意义

随喜,即随顺他人的善行、成就和功德,并心生欢喜,称扬赞叹。当我们和这些善心善行...

人生佛教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内涵非常宽泛。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弘法,十多年来,始终希望从佛法...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对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学人来说,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金刚经》中,以七处...

在家居士戒律问答

问: 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济群法师答: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

关于「空」的认识

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却局限于由我执构建的狭隘境界中。学佛,就是要粉碎我执建立的城...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问: 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有什么不同? 济群法师答: 这些都是佛教中至高的见地和...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妇女? 济群法师答: 佛教觉得,妇女也是众生的一份子,都是一样的。对在家众来说,男为优婆...

老人学佛有用吗?晚年犯了错如何弥补

问: 老人学佛有没有用?晚年犯了错误如何弥补? 济群法师答: 对每个人来说,任何时侯学佛都不会早,也不会晚...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问: 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 济群法师答: 什么是现实?一般人所说的现实,只是代表世俗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生活、工作相适应? 济群法师答: 既然是在家居士,当然可...

医生如何对待病人安乐死的要求

问: 如果病人强烈要求安乐死,医生该怎么做?如果疾病是业障现前,病人却因安乐死而未还清业报,又会导致什么结...

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为何不同

问: 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讲经呢? 济群法师答: 这个问题,看来要调查一番才能...

什么是随缘不变

问: 什么是随缘不变? 济群法师答: 随缘不变是菩萨的修行。《维摩诘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摩诘居士不但身...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问: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济群法师答: 佛法对世间万象的解释,皆包含于因缘因果四个字内。自然灾害的...

科学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问: 通过改变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岁。这种科学上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 济群法师答: 人能否活到...

乐观不是比中观更好吗

问: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济群法师答: 其实,很多人的乐观是属于盲目乐观,是不稳定的。...

生气生病时该如何克服

问: 生气、生病时非常痛苦,如何克服? 济群法师答: 生气时,心就进入烦恼的陷阱,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情绪。我...

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该怎么办

问: 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 在人生道路遇到障碍时,要越过去,确实很...

逆境现前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问: 逆境现前,比如下岗,是否也要违心接受? 济群法师答: 所谓好和不好,不能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来衡量,而...

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

问: 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呢? 济群法师答: 错误的追求,一是违犯法律或戒律,二是...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问: 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 济群法师答: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

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问: 很多人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济群法师答: 乐观或悲观,主要和我们的性情有关,和成长经历有关,和...

学佛后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问: 学佛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济群法师答: 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

「见财不贪著,才是财布施」对吗

问: 见财不贪著,才是财布施的说法对吗? 济群法师答: 布施本身,就具有远离贪著的内涵。如果我们对财富的贪...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问: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将个人想法强加于人。...

亲人不理解时如何抉择

问: 若不按习俗生活,往往对亲人构成伤害,如何抉择? 济群法师答: 社会上,对许多事有约定俗成的看法。若不...

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问: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济群法师答: 如果我们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

如何面对欺骗的行为

问: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济群法师答: 关键看这种欺骗是什么性质的。如果行骗者确有很多迫...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说到情,佛弟子应以大慈大悲之心利益一切众生,这本身就...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与消极

问: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济群法师答: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

《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若经部头最大。《心经》、《金刚经》都属般若系统的经典。玄...

节身与慎言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一、节身慎言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节...

远离人我是非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

戒除贪欲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 《法句经》 一、贪欲的起因 贪是众生的通病,在欲界称为欲贪,其性...

救护众生之道

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 《大集会正法经》 一、大悲心为父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经...

精进的利益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善生经》 一、精进的意义 贪逸恶劳是人的通病。由于贪逸...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一、布施贤者的功德 在佛经里...

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 1、得近佛位: 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关于寺院的经济来源

在早期的佛教僧团,僧人遵循传统的乞食制度,物质生活非常简朴。而中国传统的寺院,经济来源主要靠信徒的布施。同...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财物通称三宝物,也就是属于三宝所有,分别为佛物、法物、僧物。佛物是佛陀在世时信徒供养他老人家的,只有...

业力能否忏悔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

拜佛时应如何观想

问: 礼拜佛菩萨时应如何观想? 济群法师答: 我们在拜佛、供佛时,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想我们所拜、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何义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义? 济群法师答: 色是指物质现象,至于空,在一般人观念中...

如果没有「我」谁在成佛和流转

问: 如果没有我,谁在成佛?死后又是谁在流转? 济群法师答: 很多人一听无我就想不通:如果无我,谁来听经?...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说的最多的是我,想到最多的也是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

功德与功利有何不同

问: 佛经中提到的功德,和凡夫的功利有何不同? 济群法师答: 功德,也是一种利益。那么,可否带着功利心修行...

精进就是苦修吗

问: 佛教所说的精进就是苦修吗 济群法师答: 精进并不是要人苦修,我们人性中存在很多缺陷,需要通过修行进行...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问: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济群法师答: 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

出家后如何成为法器

出家,需要依止一位懂得戒律的师长,在其指导下培养僧格,树立正见,成为合格的法器。可我们现在出家后,多数师父...

什么是轮回的因果相

问: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答: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业

问: 近几年工作收入低,家庭不和谐,是否是前世所造的业?该如何消除此业? 济群法师答: 从佛教观点来看,我...

佛教是什么

问: 是否可以从超越于门派的高度,也可以说是基于各门派的共性,概括地说明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 济群法师答:...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为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加之天灾人祸。...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 社会上的人怎...

「色不异空,空即是色」是何意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意?能举例说明吗? 济群法师答: 色,代表物质的存在。空,...

习气刚形成时怎样对治

问: 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 济群法师答: 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

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问: 佛教为什么要给佛菩萨像开光 济群法师答: 供养佛菩萨,主要是为了增长佛教信众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

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问: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济群法师答: 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自然会有很多人把生意场上的...

应该如何诵经

问: 应该如何诵经?是否一部经一直读下去? 济群法师答: 是否一门深入地读进去,关键在于这部经是否适合你。...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念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提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是不是念佛需要一刻不停地念下去? 济群法...

锁不住的虚空

无始以来,我们纠缠于我法二执构成的错误设定,使之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与生俱来的本能。由此无明不觉,而有妄想...

以什么心来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答: 佛与众生之间,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似乎有着天渊之别...

该如何用功

问: 请法师开示修习《道次第》需要注意的关键。对于其中的法义,虽然有所了解,却无法建立胜解。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以缘起的智慧看待生活

问: 如何以缘起的智慧看待生活? 济群法师答: 以缘起的智慧观照,了知一切皆是因缘假相,如幻如化,无常无我...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问: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济群法师答: 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若是...

寻找心的本来

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觉得,重点就在于法的本身,在于经教,在于功课。于是...

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今天在这里,主要是和同学们谈谈心。同时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近年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包括这些想法的产生基础...

让理想成为现实

问: 事无不可对人言,乃人生一大快事。所以我在生活中尽力持戒,但很多同修觉得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化,请法师开示...

学佛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作为学佛者,真正要把一个宗派,乃至一本经论学好,都需要扎扎实实地下上几年功夫。但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喧哗的...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

避免跟人对立的窍诀

我们现在还很难达到真正的无我,但要尽可能地弱化我执我见。怎么做?窍诀就是转换中心。通常,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

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

出家的几个偈颂

【出家功德偈】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 舍俗入泥洹,...

什么让世界如此动荡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而对社会安定破坏最大的,莫过于战争。翻开人类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战争...

如何看待各地盖庙成风的现象

记者: 很多佛教徒都认为造大佛、盖寺院的功德最大,以致各地盖庙成风。法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济群法...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