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后来在河西走廊的北凉有一任君主叫河西王蒙逊,他把《妙法莲华经》里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单独地抽出来念,后来这一品经就叫《观音经》。

也就是说,从《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被翻译出来之后,没用多长的时间,在南北朝时期,很多佛教徒就流行念《观音经》,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然后也出现大量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感应故事。

如果严格地研究起来——也有学者做这种研究——中国本土白话小说,说起来跟观音菩萨还分不开的。因为就是在南北朝时代,有很多人念《观音菩萨普门品》,有很多感应故事。那么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然后也有人把它写下来。因为它描写得很具体很形象,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感应故事,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题材了。

但是那里面所记载的故事,如果从一个佛教徒来看,它都是有根据的。当然有些细节会文学化,会有一些夸张,会有一些渲染。但是它的来源都是很多人念观世音圣号得到救度,得到帮助,得到感应的故事。所以我们看中国的佛教文献里面,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录这类文献是很多的,故事也是很多的。

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像——比如说有些像它有胡须,那就是男性的形象;还有一些像是中性的,看不出是男还是女,它的面容可能偏于女性。在唐朝以后,逐渐地中国人更喜欢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音信仰。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可能有的人会问,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那么这个问题很像有些人问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有还是无?”一样。有的人问我西方极乐世间究竟是有还是无,我通常会反问他说:“你所说的有和无是指什么?”因为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你对有和无的理解。

所以问“观世音菩萨是男还是女?”这样一个问题背后,也有对观世音菩萨的一个理解。很多人大概把观世音菩萨理解为一个有某一种不变的特性的神,甚至有具体的形象特征的神。如果理解成这样,那他就把观世音菩萨当成一个特殊的人物来对待了,就有是男性还是女性的问题。

实际上,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应化的时候,有男性身也有女性身;有人身,甚至还有鬼身,还有天身,有菩萨、声闻、缘觉、还有佛的形象。所以在观世音菩萨的境界里面是没有男女相的对待的。

如果一定要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个什么生命特质吗?观世音菩萨的生命特质就是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那么从大悲心出发,现男相、现女相,现人相、现天相,现种种其他的相,可以说是无数多的相,完全是从帮助众生的需要出发,它不是不变的。我们理解了菩萨的这样一个境界,那我们就能理解在汉传佛教的信仰里面,在唐以后,我们逐渐地以女性、以母性的形象,来表达观音信仰。

那有的信徒会跟我说:不对啊!师父,我在某种境界下,真的亲自看见了观世音菩萨,看见一个老太太形象的一位菩萨,或者是一个妈妈形象的菩萨帮助我。或者我们看观音灵感录记载的感应故事里面,观音菩萨也会显现这样的形象。

观音菩萨显现这样的形象不等于永远就是这样的形象,这就叫应化。我们汉地的众生更倾向于用女性、用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就会显现为这样的形象,这是应我们众生的根机。

那么汉地的众生为什么有这种根机呢?应该是汉地的众生有自己共有的福德因缘,有自己的共业吧。我们来看观世音菩萨在汉地以女性、以母亲形象来应化的时候,我想起有的学者讨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是偏阴柔的——月亮,偏阴柔的智慧,像太极、像周易,中国人的智慧是这样。所以观音菩萨在汉地被以女性的形象表达出来,跟这种说法是很相应的。

当然母亲对子女的这种慈爱是我们每个众生在生活中都能经验到的。那么以母亲对子女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表达观音菩萨的大悲心,也非常之确切,很精准、很好。

我们看到这些观音像,这些画,它的这种艺术的美跟我们在信仰上的神圣感非常完美地统一起来了。现代也有画家用油画,用现代艺术的方式画观世音菩萨,这样也可以,但是它的这种美感和我们信仰的神圣感要统一,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