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7页)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说众...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他开悟以后...

念佛时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妄念是黑暗

问: 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关键...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机应现

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机应现?只要有众生的地方,...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

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

问曰:如维摩方丈,包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zī),乃称广大? 答曰:所言广大,...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

为什么会有「神鬼精灵」这类众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

《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的独特的地位

由于释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别地留这部《无量寿经》作最后的救度,就能够知道这部《无...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 惠空法...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前五识,第二类是第六识,第...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贫穷的...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

地藏菩萨曾用十三劫来勤修苦行

【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为一切有情。除三灾五浊...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因此你对社会上一般没信三宝,...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身业的...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佛法修学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们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当中的修学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岂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比方说:吃饭、睡觉,但只要...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持,随人身分。若身无有暇,则...

时空为何是我们的错觉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学习《复盛机师书》这篇文章时,印祖从空间上来讲事事无碍的...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特点是...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真就类似于那个水,妄就类...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

发心的去取标准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前面就讲,不要去向外面去求...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这桩事情,其根本...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经又言:有思惟心,终不能...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一样,...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对佛法会怎...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是赞叹这...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

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

性相二宗之争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河饮水,其争如是,孰是而孰...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的时候,才会会得那个真实义,...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

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

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发...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记

一、母亲的苦难人生 我的母亲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生于一个手工艺人家庭。...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楞严云:其心离身,反观其...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

如何才能称得上对净土法门的真信

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

禅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落发受戒,说法利生共有三十七...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没办法跟它对治的。...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法师答: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了伤,这是否只是不小心,跟因...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百...

【推荐】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提升,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

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

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问: 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快一点达到。 比如说居士们...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体都会进入排毒模式,寒湿化火...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