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12页)

永远布施欢喜心

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阿弥陀佛...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像《法华经》《楞严经》《...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作为定慧兼弘,发心修行之纲...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佛陀...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声尘,...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中国佛...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上座的...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大智度论》云:破戒...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地过一...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佛...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僧和俗的关系。 昨天有介绍,...

尽形寿皈依三宝

佛在《佛说大名经》中说: 受皈依者,先要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长跪合掌,...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面看过有好多鸟类,特别是八...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面这些文句看,主要是谈止恶的...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他面对的,就像沙门者,学死...

欲利人,先须克己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化及妻...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推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都给...

勿登山而网禽鸟

勿登山而网禽鸟,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猎那些禽鸟,这禽鸟就是羽族了。那羽族虽然...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得力,勇猛精进,得念佛三昧,...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

爱惜每一分的光阴

【原文】 古谓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而佛言人命在于呼吸。夫分...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离苦得乐,我们希望...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的时候,都会面对两...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

心烦时如何调伏心态

每天事务的杂乱有时令人心烦,常会想下一步怎么办?一切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阴的...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煮,阿...

知行合一最实际

有几位学生,见了我说道:师父,我们急切地希望学得快些、多学一些。随后又调皮地说...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皈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修行的...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是超度往生的人,有人过世了,...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最为开心的时候,但我听说有几位女士却高兴不起来,她们不敢让家人...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

彻悟祖师一生的行业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比较近,公元17411810...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着。羿①着射,僚②着...

幸毋相忘众生恩

了知六道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所以我们就得要尊重一切众生,要...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慧增长...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实,怎样修自己的德行,一共三...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动经恒河沙...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问的解答,能够生起相当的信...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常告诉...

要生起厌离心,须作七种不净观

对于往生净土的行人来说,他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居士都有妻子,那是不是非得要...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

如是因如是果,还要去问谁啊

佛法中关于宿命通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了多...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们寺院也是张灯结彩...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们互相之间都...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说你每天泡茶,你每天泡...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亦尔,...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定它的特质?印光大师开宗明义...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这个缘不是常有的;因果相续...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

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

根机利的,你用一些小法来跟他谈,那也不对机,这就叫萤光增结。这里谈到《维摩诘经...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恶念。...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

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想办法让别人离苦,想办法让别...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

何谓「等觉」、「妙觉」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故...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或歌...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逐件事...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义...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

发心宜事理圆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就等于...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许就得想办法买回...

【推荐】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缘的整...

略释天台六即义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洵为利生唯一无上法门。唯现在...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们五蕴...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包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