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17页)

带业往生的必要前提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开示中,...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龙华三会的第三会得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时就念佛的弟子,就像是我这...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佛。 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分别心...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 但是我们...

人为什么会瞋恨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十二个...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没有做利他之事,为啥也能临...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时候的思想非常重要,那个时候...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无所谓...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这一...

随心造业,随心转业

【原文】: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真如门讲性空,生灭门...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不见的障碍》小册子,经常烧...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主要...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要去追逐修...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常常听说要想往生有...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又于法...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败就在十年而已。什么叫黄金十...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原文】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于胸的时候去谈什么清净,都是...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持经、持咒、念佛,包括这些佛号,全体就是实相,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这个阿弥陀佛的...

「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师父,佛经中提到的布施妻儿和头目脑髓是怎么回事? 宏海法师答: 这些...

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古时候,长安百姓热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个月黑之夜,出门捉蛐蛐,...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谓此伏...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德相...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我...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枳多湿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萨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

各宗要略——律宗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未有见效。请问...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

佛像缺损还能继续供养​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二十多年前请的一尊白衣滴水观音,小指尖在多年前折失,该怎么...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古人说,修道人他如果修得很有功夫的时候,自然蚊虫就会迁单就会搬家。那自己修行不...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持,一...

横截诸恶趣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意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竖...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这里,...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音菩萨,自心作,自心是,所...

装死的野狐狸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狐狸夜晚进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偷...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 虽读大...

有人妄称自己是古佛再来可信吗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居,决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不和自己沟通,还是自身存在问...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个地方就把为什么...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活的操...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万缘。无量劫以来,种种...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摄波罗蜜多论》云:俱胝廋他...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选择去...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当下这一念心。无朽,就是八...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大日如来所...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还有疑惑。当年某法师拜师学...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行隆重的浴佛法会,供奉太子佛...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这样问我,他说:若是念经、拜...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应该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

略说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招感,才是苦的...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求生极乐世界呢...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庚二、...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

学佛人为什么要恭敬三宝

《诸经要集》引用《宝性论》说:三宝有六义,故须敬也。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三宝?希...

各宗要略——华严宗

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自心证得而...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

印度佛学略史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持结...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对于三宝、四谛、...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